lang.lang_save_cost_and_time
帮助您节省成本和时间。
lang.lang_RPFYG
为您的货物提供可靠的包装。
lang.lang_fast_RDTST
快速可靠的交付以节省时间。
lang.lang_QPASS
优质的售后服务。
博客
2025-09-01 17:04:04
PMOS是指n型衬底、p沟道,靠空穴的流动运送电流的MOS管。全称 : 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。 如上图,PMOS管是压控型器件,|Vgs|电压大于|Vth|电压时,内部沟道在场强的作用下导通,|Vgs|电压小于|Vth|电压时,内部沟道截止;|Vgs|电压越高,内部场强越大,导通程度越高,导通电阻Ron越小。注意,|Vgs|电压不能超过芯片允许的极限电压。 PMOS管是驱动电路常用的器件,使用时根据需求合理选择型号,应用时注意内部寄生参数,极限参数,提高产品的可靠性。 常用型号推荐:AO3401A、AO3415。 商品编码 型号 C2938368 AO3401A C2938370 AO3415 选型依据如下: ①、Ids电流,导通电阻Ron越小,允许的Ids越大; ②、开关速率,详看DATASHEET的打开、保持、关闭时间; ③、Vgs开启电压,驱动电压,极限电压; ④、Vds极限电压; ⑤、封装尺寸; PMOS 有如下寄生参数: 1、寄生二极管 使用时,要特别注意内部寄生二极管,如果接反,将导致无法关闭PMOS管;另外,某些场合可以巧用寄生二极管,比如做防反接使用时,详情请阅读后面的内容。 2、寄生电容 使用时,要特别注意GS管脚的寄生电容Cgs,控制PMOS管的导通与截止,本质上是控制Cgs电容的充放电。 如果要求PMOS快速导通与截止,此时需要驱动源能够提供足够大的驱动电流,以提供Cgs电容的瞬间充放电;如果仅仅作为开关使用,可以串电阻,以减小Cgs的充放电电流,此时对驱动源的要求就不高,单片机的IO口(推挽输出时,可以提供20mA的驱动电流)可以直接驱动。 在防反接电路中实际应用如下: 设计说明: 1、巧妙利用内部寄生二极管。上电时,通过内部寄生二极管,|Vgs|电压大于|Vth|电压,PMOS管完全导通; 2、R29,R31:电阻分压,调整|Vgs|电压,|Vgs|电压尽量大,这样,Ron越小,压降越小,损耗越低; 3、D5、稳压二极管,防止|Vgs|电压超过极限电压。 关于我们 深圳市固得沃克电子有限公司(GOODWORK)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,生产产品涵盖:二极管、三极管、整流桥堆、TVS、MOS、ESD、三端稳压器全系列。 公司产品实现了全面自主研发、生产、销售,产品封装外形齐全,为客户量身定制,同时均已通过美国UL、SGS欧盟ROHS及REACH环保认证。工厂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生产设备及先进检测仪器,已通过ISO9001、ISO14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。
固得沃克PMOS在防反接电路中的实际应用
2025-09-01 17:04:05
在做工业控制,电机驱动,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的时候,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?通信速度够快,但抗干扰不行,关键时刻掉链子?光耦延迟太大,高速接口成了瓶颈? 往往就是一颗小小的隔离芯片,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。那么,有没有一款兼顾高速、低延时、强隔离的芯片呢? 川土微 CA-IS372x系列,就是高速隔离的新选择。 CA-IS372x:高速隔离的新选择 CA-IS372x系列是上海川土微(Chipanalog)推出的高速双通道数字隔离器,是一款高性能2通道数字隔离器,具有精确的时序特性和低电源损耗。可提供高电磁抗扰度和低辐射。所有器件版本均具有施密特触发器输入,可实现高抗噪性能。每条隔离通道的逻辑输入和输出缓冲器均由二氧化硅(SiO2) 绝缘栅隔离。既能保障高速数据传输,又能抵御复杂的电磁环境! 扫码即可领取样品! 图:CA-IS372x系列封装信息 图:CA-IS372x系列结构图 CA-IS372x系列产品优势 高速传输:DC~150 Mbps,轻松应对 SPI、UART、CAN 等高速接口 低延时:12ns 传播延迟,1ns 脉宽失真 强抗干扰:±150 kV/µs 共模瞬态抗扰度 高隔离:最高 5 kVrms 隔离电压,寿命 >40 年 低功耗:1.5mA/通道(1 Mbps),非常适合低功耗系统 宽电压 & 宽温度:2.5V~5.5V,-40℃~125℃ 图:CA-IS372x系列实物图 CA-IS372x系列应用场景 无论是新能源车的电池管理,还是高压电机的实时控制,CA-IS372x系列都能在高速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。 工业自动化:PLC、智能传感器 电机控制:变频器、伺服驱动 新能源:BMS、电池管理、光伏逆变器 医疗电子:病人监护、安全隔离 电源系统:隔离电源、隔离 ADC/DAC 为什么选择川土微? 川土微CA-IS372x系列在性能、认证、可靠性上全面对标进口产品,并已通过 UL、VDE、TUV等国际安规认证。这意味着供货更稳定,不怕断供风险,自主可控,更安心! 图:CA-IS372x系列认证 如果你的项目正在寻找 高速、可靠、可替代进口 的隔离方案,不妨试试CA-IS372x系列。 想了解更多应用案例,欢迎联系川土微~样片申请渠道: 登录上海川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官网(https://www.chipanalog.com)进行申请; 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申请。
国产隔离芯片上新!川土微CA-IS372x系列隔离芯片!
2025-09-01 17:04:07
据路透社报道,英国芯片设计巨头 Arm Holdings 最近挖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,亚马逊 AWS 的AI 芯片总监 拉米·辛诺(Rami Sinno)。 辛诺曾在 Arm 担任工程副总裁,2019 年跳槽至亚马逊的 Annapurna Labs,主导了 Trainium 和 Inferentia AI 芯片的研发。 在亚马逊任职期间,他从零带队设计了亚马逊自研 AI 芯片,目标就是用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能效来对标英伟达 GPU。 除了辛诺,Arm 最近还吸引了来自HPE的大规模系统设计专家Nicolas Dube,以及曾在英特尔和高通任职的工程师 Steve Halter。 显然,Arm 正在组建一个芯片核心团队。 图源:路透社 Arm 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 CPU 架构提供商,但它的商业模式是授权+专利费,并不直接造芯片。 苹果、英伟达、高通、联发科、亚马逊等巨头的芯片里,都用到了 Arm 的 IP 内核。 但这种模式的天花板也很明显,利润主要来自授权,难以直接在下游市场发力。 近两年,Arm 的管理层已经多次暗示,要从单纯的 IP 授权,逐步走向更完整的 计算子系统(CSS) 和 自主芯片封装。 图源:汤姆硬件 目前,AI 训练和推理需求的爆炸式增长,正在改变半导体市场格局。 Arm的Neoverse 架构,已经是英伟达 GB200、GB300 系统的底层 CPU 核心,但如果 Arm仅仅停留在卖IP的角色,就无法分享更多利润。 更完整的芯片方案,比如Chiplet级别的CPU模块、甚至整合的AI加速SoC,将帮助Arm拓展到更高价值链条。 Arm CEO Rene Haas 就在今年的财报会议上明确表示,公司正在探索 Chiplet 封装以及完整 CPU 的可能性,希望到 2025 年能拿下 数据中心 CPU 市场 50% 的份额。 图源:南华早报 如果 Arm 真正切入整机芯片领域,就可能与它的客户形成直接竞争。 比如高通、联发科、甚至 AWS 这样的云服务商,可能不愿意看见供应商变对手,从而加速推动 RISC-V 等替代架构的发展。 换句话说,Arm 需要在做芯片赚与维持客户信任之间找到平衡。 它会不会从幕后推手变成正面玩家,这既是 Arm 的机会,也是整个半导体行业新的变量。
重磅,Arm 挖走 AWS 顶级芯片设计师!
2025-09-01 17:04:06
一片晶圆 4.5万美元,折合人民币约 32万,相当于一辆中高端汽车的价格。这就是台积电计划在 2028 年量产的 1.4nm 工艺晶圆。 8月28日最新报道,台积电中科新厂已提前至今年10月动工,总投资金额高达 1.2–1.5 兆新台币(约 2814 亿-3517.5 亿人民币)。 1.4nm的2座厂房预计2027年底前完成风险性试产,2028年下半年正式量产,新厂初估营业额可望超过5000亿元新台币。 后续第二期二座厂,将有可能直接推进至A10(1nm)制程。 图源:南华早报 对比过去10年,台积电的晶圆成本可以说是直线上升。 2013 年,苹果 A7 芯片(28nm 工艺),每片晶圆约 5000 美元; 2020 年,A14 芯片(5nm 工艺),已经涨到 1.6 万美元; 2023 年,A18 Pro(3nm 工艺),成本 1.8 万美元; 2025 年,2nm 工艺,报价将冲到 3 万美元; 2028 年,1.4nm 预计达到 4.5 万美元。 10年间,晶圆价格翻了近9倍,当然性能也提升了几十倍。 据悉,A14 芯片基于台积电第二代全环绕栅极(GAA)纳米片晶体管技术开发。对比2nm工艺,其性能提升了15%,功耗降低了30%,晶体管密度增加20%以上。 台积电不仅在中科新建 1.4nm 厂,同时还在多地铺开晶圆厂。 新竹宝山二厂已经调整为 1.4nm 与研发线,三厂规划 1nm,甚至不排除未来的 0.7nm。 台积电已规划在台南沙仑园区兴建1nm先进制程基地,土地面积达500公顷来看,初估可兴建10座晶圆厂。 从中国台湾到美国亚利桑那,台积电的产能地图已经把 2nm、1.4nm、1nm 全部纳入排兵布阵。 图源:techspot 目前,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均已布局1.4nm赛道,但技术各异。 英特尔的1.4nm工艺叫做“Intel 14A”,采用高数值孔径(High-NA)光刻机与背面供电技术,此前表示2026年发布,但近期英特尔频频出事,又表示将停止14A。 而三星计划在2027年量产自己的1.4nm技术,通过增加纳米片层数提升性能。但不久前有消息称,三星可能已经悄悄取消了这项计划,原因不明。 此外,台积电2nm制程如期于2025年第4季放量,代工报价已经高达3万美元(约21万人民币),据悉苹果A20芯片将首发台积电2nm工艺。 此前的客户苹果、AMD、高通、联发科、博通与英特尔产量将飙升。还有亚马逊旗下Annapurna、Google等10家大厂也已进入量产。 图源:台积电 据悉,台积电2nm晶圆厂均已在2022年动工,2025年已陆续投产。 其中,宝山、高雄至2025年底2nm月产能共计约4.5万~5万片,2026年月产能超过10万片。 再加计提前量产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厂(Fab21)P2厂,2028年约将达20万片,而接下来的新增产能,还有以2nm为主的美国P3厂。 1.4nm 的量产未来只有少数大厂能负担得起、能设计得出、能造得出,全球半导体的格局或许也会因此越来越集中。 消息数据来源:台积电官网、经济日报
1.4nm来了,1nm制程也在路上!